返回

我本無意成仙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605章 讓你不知道節製吧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山下湖泊狹長,從一頭走到另一頭至少有大幾十裡,高山幾乎與湖泊西麵的沿岸平行,山腳與湖岸之間並未緊密接觸,恰恰相反,其實從山腳到湖岸至少還有十幾裡的路,形成了一片微微傾斜的平地。

中間城池一座,村落無數。

這座城名曰縴凝,就是雲的意思。

在中原王朝打下雲州之前,雲州自成一個國度,十分繁盛,並積極學習中原王朝的文化技法,也使用中原王朝的文字禮製。當時這個國度的都城不在雲都那邊,而就在這裡。因此縴凝至今繁華也不輸於雲都,城池更是修得十分氣派。

不過畫中卻冇有這座城。

宋遊先是沿著湖邊走,看飽了風景,等到燕子告訴他,已經走到縴凝的正下方時,便挑了一條筆直往上的小路,往上走去。

走到城中居然又用了大半個時辰。

可見距離之遠。

縴凝曾是國都,有著高大氣派的磚石城牆,將城圍成了一個正方形,西門正對高山,東門正對湖泊,南門通往大晏腹地,北門可到雪域,雲州茶馬路上的商人必從這裡經過,用南邊的茶葉和別的物資,去北邊換取馬匹。

宋遊正好趕在關城門前進了城。

雲州早已歸入中原王朝,度牒在這裡自然也是有用的。

隻是近些年來雲州也不太平,縴凝似乎尤其不太平,守城軍校查得仔細一些。

進入城中,繁華頓顯。

這裡也冇有宵禁。

道人從東門進去,一路往上,這條路由東門通往西北,將縴凝分成南北兩邊,和南門北門之間的那條路同為城中最繁華的兩條街之一,大概也是城中唯一稱得上“街”的兩條路了,將縴凝分成方方正正的四塊,此外皆是大大小小的巷子,看似復雜,其實根本不會迷路。

如今街上正是燈紅酒綠,常有女子坐在樓上對下方招客,乍一看和別的城池也冇多少區別。

大概那些售賣當地民俗服飾、當地人用品的店此時已經關門了。

宋遊帶著馬緩緩走過。

地上全是硬石磚,踩得馬蹄得得響。

“這裡天氣還不錯,靠著阿哈湖,我們就在這裡過冬,聽雲都朱家人和路上的商人說,這裡大概要持續到寒冬纔會變冷,在此之前,身體強壯的人白天都隻需要穿一件單衣就可以了,晚上纔會變冷。”宋遊一邊走一邊對自家貓兒說,“三花娘娘要是閒了,就一路往下走,帶上你的釣魚竿去阿哈湖裡釣魚,找個冇人的地方,還可以練習法術,釣了魚還可以賣錢。”

“……”

吃完了最後一根甘蔗的三花娘娘又變回了貓兒,還是貓兒自在,便隻見她邁著小碎步一路跟隨道人,卻冇有回答,而是不斷扭頭左右看。

確實冇見到有賣甘蔗的。

“三花娘娘也不用擔心迷路,反正一麵是山,一麵是湖,往上走必能走到山腳,往下走必能走到湖邊,中間最大那條官道必然通往縴凝,到了城中也隻有兩條橫豎交錯的大路,怎麼都能走到大路上來。”

“喵……”

“三花娘娘如此敷衍,是忙於找今夜的住宿嗎?”

“喵……”

“不用找了,這裡就有幾家。”

宋遊停下腳步,看向前方街道兩旁。

這座城池建得挺早,方方正正,前朝的坊市製度在這裡還留有痕跡,比如同一片區域做同一類或近似的營生的行業高度集中,這裡以前大概就是專門做逆旅客棧的坊市,如今也留有不少客棧旅店。不過也不全都是了,畢竟大晏經濟高度發達,會更容易暴露坊市製度的不足,這裡也早就根據實際需求做出靈活的調整了。

不過入眼所見,至少四五家旅店。

門口都有店招,或掛有木牌,甚至有的掛有燈籠,還飄有酒旗。

“縴凝樓。”

縴凝樓修得十分氣派,雕欄畫棟,上邊還有歌舞聲,顯然是個高檔青樓,提供住宿和別的娛樂服務。

“同福車馬店。”

車馬店是經常住的店,駐馬方便,價錢便宜,環境略微差些,客人來往頻繁又魚龍混雜,不宜長住。

“大千腳店。”

所謂腳店,其實就是冇有釀酒資格的酒店,酒要從別的“正店”或官府開設的“酒坊”批發,然後再零售,以喝酒為主,也提供旅途中暫時歇息落腳的住宿服務,不過通常簡陋,酒蒙子喝醉了也不挑這些,也不宜長住。

“永春客棧。”

宋遊看向了最後一間客棧。

客棧好,客棧好。

上個月剛從雲都朱府手上拿了二十兩的賞銀,一路走來二十天,還冇有用動,正好用來改善住宿質量。

與此同時,三花娘娘也停下腳步,老實坐在道人腳邊,隨同道人一起看向這幾家旅店——由於姿勢實在乖巧,又生得漂亮,神情靈動,路上不少行人都不由自主朝她投來目光,見是道人帶來的,但凡有閒心之人,都不由露出一個笑意。

三花娘娘年紀尚小,可住過的旅店卻著實不少,自然也能從名字裡分辨出哪個好哪個不好,也能分辨得出哪個貴哪個便宜。

不說名字,看外飾裝潢也知曉了。

“三花娘娘選好了嗎?”

“喵……”

“我也選好了。”道人笑了笑,“既然如此,便走吧。”

道人走向永春客棧。

貓兒邁步走向車馬店。

直到走出兩步,發現這道士走的方向和自己並不一樣,抬著一隻前爪冇有落下愣在原地,扭頭看他,這才連忙小跑跟上去。

“客官這是……”

“問問住店的價錢,”

“哦住店啊!”店家頓時鬆口氣,怕是將他當做來討錢的了,隨即才熱情起來,“先生打算長住還是短住?”

“三個月。”

“好說!好說!”

縴凝也是雲州大城,頗為繁華,不過秋冬季北邊寒冷,甚至積雪,茶馬道上的商人便相對少些,價錢也便宜許多。

宋遊又去車馬店問了問,其實隻是嚇嚇店家,順便根據對麵車馬店的價錢推一推行情,最終花了五兩銀子,住了三個月,包含馬廄,但是不包含馬兒的草料錢——算下來倒是比住在長京的房租還要高些,不過必須得考慮到,長京是店宅務的房,相當於受朝廷補貼的公租房,這種房子本身就難以申請,有了朝廷補貼後,女俠還給他折了價,才能這麼優惠。

相比起來,長京小樓勝在獨居,空間更大,客棧勝在地處繁華地段,有現成的房間設施,被褥枕頭,還有專人打掃衛生。

倒也差不多了。

“我家馬兒無需栓繩,不會傷人,也不會亂跑,店家儘情放心。如若無故傷人,照價賠償,如果自行跑掉,不關店家事。貓兒也是,絕不會損壞店家房中東西,也不會傷人,否則照價賠償。”

道人說著將馬兒帶到馬廄的角落去,順便掃了掃馬廄地麵,這纔在店家幫忙下將行囊搬到二樓房中,又走下來,坐在一樓大堂之中。

大堂中點了三盞油燈,兩盞在中間柱子上,一盞在櫃檯上邊,堪堪將大堂給照亮。

“店家可有什麼吃的?”

“這會兒可有些晚了,後廚還有兩條魚,一些米纜和餌絲,臘肉燻雞都有,菜倒是冇幾樣了。”

“聽說這邊米纜挺好吃?”

“米纜餌絲都好吃,就是有些外地來的人吃得慣餌絲,有些不愛吃。”店家熱情推銷,“耙肉做的,骨頭熬的湯,現在天黑了有些冷,吃上一碗又鮮美又舒服,又身上暖和,保管滿意。”

“便來一碗。”

“耙肉剩得不多了,都給先生,多的就算是贈的了,與先生結個善緣。”

“那便再好不過了,多謝多謝。”

穿著這身道袍行走天下,常遇到這種優待,尤其是道人看來並不普通,無論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都會更禮遇一些。

也算是一種隱形福利。

待得米線端了上來,上麵果然鋪了不少肉,道人拿出三花娘孃的禦用小碗,玲瓏青花瓷,在燈光下將花紋漏在了桌麵上,而他隻將自己碗中的大多耙肉都夾進了碗中,遞給貓兒。

隨即拿著筷子,卻冇急著動,而是叫住了還冇走遠的店家︰“正好請問店家……”

“先生有何疑問?”

店家頓時停步,轉頭看他。

“在下走在半路上時,聽說城中有個小柴娘,不知店家可知道她住在哪裡?”

“哈哈哈……”

店家聞言卻是一笑,對他說道︰“看先生今日剛到,舉手投足間又像個修道有成的人,小人便在心中想,先生定要去尋那位小柴娘。就算不去尋她也要去尋別的突然冒出來的人,問個好奇。”

“店家是看慣了。”

“看慣咯……”

“那定然知曉她住在哪裡了?”

“文人有話說得好,遠在天邊,近在附近。”店家樂嗬嗬,“小店屋後有片空地,現在晚了,若是白天時,先生就能看得見,空地上晾著許多剛染好的布,便是那小柴娘夫婿家的,雲州有名的縴雲紗,要供給宮裡的呢。”

“就在後麵?”

“就在後麵,她家宅子也在後邊,雖說不靠著這條街,可要比這條街上清淨許多 !”

“原來如此……”

道人點了點頭,小聲答道。

隻得道一聲有緣。

低頭欲動筷,貓兒又從碗裡抬起頭,對著他叫了一聲。

“喵!”

“……”

道人無奈,隻得抬起頭,又對店家問︰“敢問城中哪裡有賣甘蔗的呢?”

“甘蔗?倒是少有見到賣的,我們這邊冇多少人種甘蔗,倒是聽說南邊那條路上,山的那一邊,有不少人種甘蔗,熬成糖漿賣給糖坊。”

“多謝店家。”

道人平靜的看向貓兒。

眼神好像在說——

讓你不知道節製吧。

(本章完)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