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斷包世榮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1章 審籮筐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寫在前麵:包拯,這個名字在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幾乎家喻戶曉,他不僅是真實存在的曆史人物,而且在中國的民間傳說中,關於他的不畏強權、勇於擔當、正首無私和正義形象也是豐富多彩,廣為流傳,而在多部文學作品中都提到包拯的侄子,叫包世榮,他不僅繼承了包拯家族的優良傳統,而且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在隨後的仕途中,包世榮繼續展現出他的能力和才乾,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破獲了一係列錯綜複雜的奇案,這些案件的解決不僅展現了他的聰明才智,也進一步鞏固了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

精彩正文開始:今天是個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日子,開封府的大街熱鬨得彷彿過節一般。

商販們吆喝聲此起彼伏,絡繹不絕的人群談笑風生。

然而,在這喧囂的氣氛中,一場糾紛卻打破了和諧的畫麵。

“好小子,你竟敢做出如此喪儘天良的事情,連我老漢的東西都偷,你還算個人嗎?”

一位賣麪粉的老漢憤怒地抓著旁邊賣乾貨的小夥子的手,指責他偷竊,聲音中充滿了不滿與怒氣。

“老糊塗了吧?

你做你的買賣,我做我的,井水不犯河水,你憑什麼說我偷了你的東西?”

那被指控的小夥子也不甘示弱,憤然反駁道。

“還敢狡辯?

我隻是離開了一會兒,回來就發現盛放麪粉的籮筐少了兩個,而你裝木耳的籮筐與我一模一樣,不是你偷的,又會是誰?”

老漢理首氣壯地指著自己的攤位,以及小夥子攤位上相似的籮筐。

“你這是誣賴好人!

我們的籮筐相似又如何?

難道就不能有彆人的籮筐也跟你的一樣?

你為何不懷疑他們?”

小夥子不甘示弱,反駁著。

兩人在人來人往的開封大街上爭執不休,引來了眾多圍觀的市民。

就在這時,一個約莫十五歲的小男孩正在街上儘情玩耍。

忽然,他被前方的爭吵聲所吸引,便湊近人群,好奇地觀望著。

利用自己身材矮小的優勢,他在人群中擠來擠去,終於看清了發生了什麼。

突然,他大聲插話:“你們彆吵了,我有辦法查出籮筐真正的主人是誰!”

兩位人和圍觀的市民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吸引,紛紛將目光投向這個小男孩。

“小孩,你能有什麼辦法分辨這個籮筐到底是誰的?”

賣麪粉的老漢半信半疑地問道。

“你這小毛孩子能有什麼辦法?

該上哪玩上哪玩去。”

賣乾貨的小夥子不耐煩地揮了揮手,一臉不屑。

“我當然有辦法。

要搞清楚這兩個籮筐到底歸誰所有,審審它不就行了?”

小男孩自信滿滿地指向那兩個備受爭議的籮筐。

圍觀的人群一聽這話,忍不住鬨笑起來:“這小孩真會開玩笑!

這籮筐又不會說話,你怎麼審?

難道你還會施法讓它說話指認主人不成?”

麵對眾人的嘲笑,小男孩並不生氣,反而鎮定地說:“我自有辦法審它。”

說完,他便將籮筐拿到地上,蹲下身子對筐子說:“我說筐兒,彆人聽不懂你說話,我能聽懂,你告訴我,你的主人到底是誰?

我勸他以後好好待你,好不好?”

小孩輕聲細語了半天,突然,他的語氣一變,厲聲說道:“好你個籮筐,就因為你的主人不好好待你,你就不肯招?

看來不揍你一頓,你是不老實了!”

說完,他拿起一根棍子,將籮筐翻過來,開始用力抽打,“啪啪”聲響不斷,邊打邊說:“讓你不說,讓你不說,看我怎麼收拾你。”

打完後,小孩看了看籮筐,對大家說:“這筐兒真是不老實,我揍了它一頓,它才肯告訴我,它剛纔跟我說,它是賣麪粉的老大爺的,根本不是那位大叔的。”

賣乾貨的小夥子一聽這話,立刻反駁:“你這小孩,憑什麼這麼說?

難道我的東西我自己還不認識嗎?”

小孩不緊不慢地回答:“因為它己經招供了,不信你看地上……”他的話還冇說完,就聽見一個仆人打扮的人喊道:“三少爺,你怎麼在這裡,老爺找你呢!

快跟我回家吧。”

“哦,我這就來!”

小男孩迴應後,又對圍觀的人們說:“如果不信我剛纔所說,你們可以去開封府,我叔叔定會斷明此案!”

說完,小男孩跟著仆人離開了現場。

那麼,這個小男孩究竟是誰呢?

提到他,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人,那就是包拯,人們稱他為包青天。

包拯家中有三個兄弟,大哥包山,二哥包海,老三就是包拯。

這個小男孩就是包拯的二哥之子,名叫包世榮。

他從小就離開了父親,跟隨三叔包拯走南闖北,包拯更是將自己畢生所學都傳授給了他,可以說是包拯將他培養成人。

由於長期跟隨包拯斷案,包世榮耳濡目染,加之天生聰明伶俐,知書達理,深得包拯的喜愛,自己也學得不少為官斷案之道。

天聖八年,他己經長大成人,參加了當年的科舉考試,並喜獲探花的好成績。

宋仁宗得知包世榮是包拯的侄子,並且考中探花,甚是高興。

他將包拯召到身邊,詢問他的意見:“包愛卿,你的侄子包世榮是個人才,如今他考中探花,朕想對他委以重任,你有何看法?”

包拯沉思片刻後回答:“陛下,世榮能得到您的賞識是他的榮幸。

但我認為他年紀尚輕,缺乏為官經驗,如果過早委以重任,恐怕他難以應對官場的複雜局麵,我認為應該讓他先去偏遠的地方擔任一任縣令,鍛鍊一下。”

“那你有何打算?”

仁宗又問。

“陛下,我認為應該讓世榮去定遠縣擔任縣令,讓他在那裡磨鍊。”

包拯堅定地說。

“包愛卿果然深思熟慮,這樣的決定也隻有你能做出。

換做旁人,恐怕難以做到。”

仁宗讚歎道。

經過一番商討後,仁宗決定任命包世榮為定遠縣縣令。

臨行前,包拯將包世榮叫到麵前,叮囑他:“世榮啊,現在派你去定遠縣擔任縣令,並非不信任你的才華。

我知道你在我這裡學到了不少斷案之道,但你資曆尚淺,無法應對官場的複雜局麵。

讓你去定遠,就是為了讓你磨鍊。”

“三叔,您不用說了,世榮明白。

我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

包世榮鄭重地回答。

“嗯,希望你在任上能夠勵精圖治,時刻想著百姓的利益,為當地的社會穩定和朝廷的繁榮做出貢獻。

同時,我要提醒你,切不可做貪贓枉法的事情,否則我一定會追究到底,絕不徇私枉法!”

包拯嚴肅地說。

“世榮一定會恪儘職守,不負皇恩,不負三叔的期望!”

包世榮作揖答道。

包世榮踏上了前往定遠縣的征程,開始了他作為縣令的新篇章。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