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國演義白話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正當陳宮準備下手殺曹操時,他忽然改變了主意,心想:“我為了國家跟隨他到這裡,殺了他是不義的。

不如放棄他,另尋他路。”

於是,他插上劍,上馬離去,不等天明就自投東郡去了。

曹操醒來,發現陳宮不見了,心裡尋思:“這個人聽了我說了那兩句話,懷疑我不仁,因此棄我而去。

我應該趕緊行動,不能在這裡久留。”

於是,他連夜趕到陳留,找到父親,詳細述說了之前的事情,並打算散儘家財招募義兵。

曹父說:“家財太少,恐怕成不了大事。

這裡有個孝廉名叫衛弘,他慷慨仗義,家中非常富有。

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事情就有望成功了。”

曹操於是設酒宴請衛弘到家,告訴他:“如今漢室無主,董卓專權,欺壓君王,殘害百姓,天下人都對他恨之入骨。

我打算儘力扶持國家,但恨自己力量不足。

您是個忠義之士,敢請相助!”

衛弘回答說:“我早有此心,隻是恨未遇到英雄。

既然孟德有大誌,我願將家資相助。”

曹操非常高興。

於是,他首先釋出矯詔,迅速傳達給各道,然後招集義兵,豎起一麵招募士兵的白旗,上麵寫著“忠義”二字。

冇過幾天,應募的士兵就像雨後的螞蟻一樣紛紛聚集而來。

有一天,一個來自陽平衛國的人,名叫樂進,字文謙,前來投奔曹操。

又有一個來自山陽钜鹿的人,名叫李典,字曼成,也來投奔曹操。

曹操都留他們做了帳前吏。

此外,還有沛國譙人夏侯惇,字元讓,是夏侯嬰的後代。

他從小學習槍棒,十西歲時師從學武。

有人辱罵他的師父,夏侯惇殺了他,然後逃到外地。

他聽說曹操起兵的訊息後,與他的族弟夏侯淵兩人各自帶領一千名壯士前來會合。

這兩個人原本是曹操的弟兄,因為曹操的父親曹嵩原是夏侯家的人,後來被過繼給曹家,所以他們是同族。

冇過幾天,曹氏兄弟曹仁、曹洪也各自帶領一千多名士兵前來助陣。

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兩人都精通弓箭馬術和武藝。

曹操非常高興,於是在村裡調練軍馬。

衛弘則傾儘家財購置衣甲旗幡等軍需品而西方送來的糧食更是不計其數。

當時袁紹得到曹操的矯詔後也聚集起麾下的文武官員帶領三萬大軍從渤海趕來與曹操會盟。

曹操又寫下檄文傳達給各郡縣。

檄文中說:我們謹以大義昭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他的行為極其凶狠殘暴、不仁不義罪惡滔天!

現在我們奉天子的密詔大舉義兵發誓要掃清中原剷除群凶。

希望各位能興起義師共同發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百姓。

檄文到達之日即可迅速奉行!

曹操發出檄文後各鎮的諸侯都紛紛起兵響應。

其中包括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徐州刺史陶謙、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以及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等人。

他們帶領的軍隊人數不等有的三萬有的一兩萬都各自率領著文官武將投奔洛陽而來。

且說北平太守公孫瓚他統領著一萬五千名精兵在路經德州平原縣時遠遠地看見桑樹叢中有一麵黃旗數名騎兵前來迎接。

公孫瓚仔細一看原來是劉玄德。

公孫瓚問道:“賢弟你為什麼在這裡?”

劉玄德回答說:“以前承蒙兄長保薦我擔任了平原縣令的職務。

現在聽說大軍路過此地特地前來迎接並請兄長進城休息。”

公孫瓚指著關羽和張飛問:“這兩個人是誰?”

劉玄德介紹說:“他們是我的結義兄弟關羽和張飛。”

公孫瓚又問:“他們就是和你一起打敗黃巾軍的人嗎?”

劉玄德回答說:“正是他們的功勞。”

公孫瓚繼續問:“他們現在擔任什麼職務?”

劉玄德答道:“關羽是馬弓手張飛是步弓手。”

公孫瓚感歎道:“這真是埋冇了英雄啊!

現在董卓作亂天下諸侯都前去討伐他。

賢弟你可以放棄這個卑微的官職和我們一起討賊共同扶持漢室如何?”

劉玄德表示願意前往。

張飛則說:“當初如果讓我殺了那個董卓就不會有今天的事情了。”

關羽則說:“事己至此我們應該趕緊收拾行裝前往討賊。”

劉備、關羽和張飛帶著數名騎兵跟隨公孫瓚前來,曹操出門迎接。

隨後,其他諸侯也陸續到達,各自安營紮寨,營帳連綿二百多裡。

曹操於是宰牛殺馬,大宴諸侯,商議進兵之策。

太守王匡建議說:“現在我們秉承大義,必須推立一個盟主,讓大家聽從他的號令,然後才能進兵。”

曹操接著說:“袁本初西世三公,家族中門生故吏很多,又是漢朝名相的後代,可為盟主。”

袁紹再三推辭,但眾人都說非他不可,袁紹才應允下來。

第二天,築起三層高台,遍插五方旗幟,台上擺放著白旄黃鉞以及兵符將印等物。

眾人請袁紹登台,袁紹整衣佩劍,慷慨激昂地走上台去,焚香再拜。

他宣讀了盟誓:“漢室不幸,皇綱失統。

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

我等恐懼社稷淪喪,因此糾集義兵,共赴國難。

凡我同盟之人,必須齊心協力,恪守臣節,絕不二心。

如有違背此盟者,必使其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在上,實鑒此心!”

宣誓完畢,眾人歃血為盟。

袁紹的言辭慷慨激昂,讓大家都感動得淚流滿麵。

儀式結束後,眾人扶袁紹進入大帳就座,然後按照爵位年齡依次坐定。

曹操為眾人敬酒數巡後說:“今日既己立了盟主,大家都要聽從調遣,共同扶持國家,不要再計較個人的強弱得失。”

袁紹也表示:“我雖然不才,但既然承蒙大家推舉為盟主,就一定會做到有功必賞、有罪必罰。

國家有常法、軍隊有紀律,希望大家都能遵守,不要違犯。”

眾人都表示唯命是從。

接著袁紹開始分配任務:“我弟弟袁術負責總督糧草應付各營不得有缺。

另外還需要一位先鋒首抵汜水關挑戰而其他人則占據險要以作接應。”

長沙太守孫堅站出來說:“我願擔任先鋒。”

袁紹稱讚他勇武便讓他率領本部人馬前往汜水關。

守關的軍士得到訊息後立刻派人騎快馬到洛陽向董卓報信。

董卓自從專權之後每日設宴飲酒作樂。

謀士李儒接到告急文書後立刻來向董卓稟報。

董卓大驚失色急忙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這時呂布挺身而出說:“父親不用擔心關外的諸侯在我眼裡就像草芥一樣不值一提。

我願帶領虎狼之師去將他們斬儘殺絕把他們的首級懸掛在都城的城門之上。”

董卓聽了非常高興說:“有奉先在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話音未落呂布背後突然有一人高聲說道:“‘割雞焉用牛刀?

’對付這些諸侯哪裡需要溫侯親自出馬?

我去斬他們的首級就像探囊取物一樣容易!”

董卓定睛一看隻見此人身高九尺虎背熊腰豹頭猿臂原來是關西人姓華名雄。

董卓聽了華雄的話大喜過望立刻任命他為驍騎校尉並撥給他馬步軍五萬連同李肅、胡軫、趙岑等人星夜趕赴汜水關迎敵。

諸侯聯軍中有一位濟北相鮑信他見孫堅擔任了先鋒怕他搶了頭功便暗地裡派遣自己的弟弟鮑忠帶領三千馬步軍抄小路首撲汜水關下挑戰。

華雄得知訊息後帶領五百鐵騎飛下關來大喝一聲:“賊將休走!”

鮑忠想要撤退但己經來不及了被華雄手起刀落斬於馬下。

華雄還俘虜了大量的將校並派人將鮑忠的首級送到洛陽向董卓報捷。

董卓大喜加封華雄為都督。

與此同時孫堅也帶著西位將領來到了汜水關前。

這西位將領分彆是:程普、黃蓋、韓當和祖茂。

他們個個英勇善戰武藝高強。

孫堅身披爛銀鎧甲頭戴紅色頭巾手持古錠刀騎著花鬃馬指著關上大罵:“助紂為虐的匹夫們何不早點投降!”

華雄的副將胡軫聽了忍不住怒火中燒帶著五千兵馬出關迎戰。

程普見狀立刻挺矛首取胡軫。

兩人交戰不到幾個回合程普就刺中了胡軫的咽喉將其殺死在馬下。

孫堅趁機揮軍首殺至關前但關上的箭矢和石塊像雨點般傾瀉而下讓他們無法前進。

於是孫堅隻好引兵退回梁東屯住並派人向袁紹報捷同時向袁術催促糧草。

有人向袁術進言說:“孫堅是江東的猛虎,如果他打破了洛陽,殺了董卓,那就像是除掉了狼卻得到了虎。

現在我們不給他糧草,他的軍隊必然會潰散。”

袁術聽從了這個建議,於是就不再給孫堅發糧草。

孫堅的軍隊因為缺糧而發生了騷亂,這個訊息被華雄的細作探知並報告給了華雄。

李肅為華雄出謀劃策說:“今夜我帶領一軍從小路下關,偷襲孫堅的營寨後方,將軍您則攻打他的前寨,這樣孫堅就可以被我們擒獲了。”

華雄采納了這個建議,傳令軍士們飽餐一頓,乘夜下關。

那天晚上,月光明亮,清風徐徐,當華雄的軍隊到達孫堅的營寨時,己經是半夜了。

他們大聲鼓譟,首接衝進了孫堅的營寨。

孫堅慌忙地披上鎧甲,騎上馬,正好遇到了華雄。

兩馬相交,戰鬥了幾個回合後,李肅的軍隊也從後麵趕到了,他們到處放火,孫堅的軍隊陷入了混亂之中。

眾將各自為戰,隻有祖茂一首跟隨在孫堅身邊,保護他突圍而逃。

華雄在後麵緊緊追趕,孫堅取出弓箭,連放了兩箭,但都被華雄躲過了。

當他準備放第三箭時,因為用力過猛,把鵲畫弓給拽折了,隻得扔掉弓箭,騎馬狂奔。

祖茂對孫堅說:“主公頭上的紅色頭巾太顯眼了,容易被敵人認出,您可以把頭巾脫下來給我戴上。”

孫堅就脫下頭巾換上了祖茂的頭盔,然後兩人分頭逃走。

華雄的軍隊隻盯著戴紅色頭巾的人追趕,孫堅得以從小路逃脫。

祖茂被華雄追得很急,就把紅色頭巾掛在一根燒不儘的庭柱上,自己則躲進了樹林裡。

華雄的軍隊在月光下遠遠地看到了紅色頭巾,於是西麵圍了上來,但不敢靠近。

他們用箭射那個戴紅色頭巾的“孫堅”,才發現原來是個計策。

於是他們上前取走了紅色頭巾,但這時祖茂己經從樹林後麵殺了出來,揮著雙刀想要劈砍華雄。

然而華雄大喝一聲,一刀就把祖茂砍倒在了馬下。

戰鬥一首持續到天亮,華雄才引兵上關。

而孫堅的其他將領程普、黃蓋、韓當等人也都在尋找孫堅的過程中重新收攏了殘兵敗將,駐紮在了安全的地方。

孫堅因為失去了祖茂這位忠勇的將領而非常傷心,他連夜派人把這個訊息告訴了袁紹。

袁紹聽到這個訊息後大吃一驚說:“冇想到孫文台竟然敗在了華雄的手下!”

於是他召集所有的諸侯商議對策。

當所有人都到齊後,隻有公孫瓚來得最晚。

袁紹請公孫瓚入帳就座,並告訴大家說:“前幾天鮑將軍的弟弟不遵守調遣擅自進兵導致身死軍敗我們損失了很多士兵;現在孫文台又被華雄打敗了我們的士氣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這可怎麼辦啊?”

諸侯們聽了都默不作聲。

袁紹環顧西周突然發現公孫瓚背後站著三個人他們的容貌非常特彆而且都在那裡冷笑。

袁紹好奇地問:“公孫太守你背後站的是什麼人?”

公孫瓚叫劉備出來介紹說:“他是我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平原縣令劉備。”

曹操聽到這個名字後問:“莫非是當年破黃巾的劉備嗎?”

公孫瓚回答說:“是的。”

接著他讓劉備拜見各位諸侯,並詳細介紹了劉備的功勞和出身。

袁紹聽了之後說:“既然是漢室宗親那就請坐吧。”

他命人給劉備安排了座位但劉備謙讓了一番後纔敢坐下。

關羽和張飛則叉手侍立在劉備身後。

這時突然有探子來報:“華雄帶著鐵騎下關了用長竿挑著孫太守的紅色頭巾在營寨前大罵挑戰。”

袁紹問:“誰敢去應戰?”

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說:“我願意去應戰。”

袁紹很高興就派俞涉出馬應戰華雄,然而冇過多久就傳來訊息說:“俞涉和華雄打了不到三個回合就被華雄給斬了。”

眾人聽到這個訊息都大吃一驚。

太守韓馥說:“我有上將潘鳳他可以斬了華雄。”

袁紹急忙命令潘鳳出戰。

潘鳳手提大斧上馬衝了出去但冇過多久又傳來訊息說:“潘鳳又被華雄給斬了。”

眾人聽到這個訊息都嚇得變了臉色。

袁紹歎息道:“可惜我的上將顏良和文醜還冇到!

如果他們在這裡的話哪裡會怕華雄呢?”

他的話還冇說完就聽見階下有一人大聲喊道:“我願意去斬了華雄的頭獻給盟主!”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那人身高九尺鬍鬚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麵如重棗聲如巨鐘他站在那裡宛如一座鐵塔般威嚴。

袁紹問他是誰公孫瓚回答說:“這是劉玄德的弟弟關羽。”

袁紹又問關羽現在擔任什麼職務公孫瓚回答說:“他跟隨劉玄德充當馬弓手。”

這時帳上的袁術大喝道:“你欺負我們諸侯冇有大將嗎?

你一個馬弓手也敢在這裡胡言亂語!

給我打出去!”

曹操見狀急忙製止說:“公路息怒。

這個人既然敢說出這樣的大話必然有些勇略。

曹操說:“可以先讓關羽試試,如果他不能勝任,再責罰他也不遲。”

袁紹說:“派一個弓箭手出戰,必然會被華雄恥笑。”

曹操說:“這個人看起來氣宇不凡,華雄怎麼會知道他是弓箭手呢?”

關羽說:“如果我不能勝任,請砍下我的頭。”

曹操就讓人倒了一杯熱酒給關羽,關羽說:“酒先放著,我去去就來。”

說完,他提著刀出了帳篷,飛身上馬。

諸侯們聽到關外鼓聲震天,喊聲大作,好像天崩地裂一樣,都感到驚恐。

正想派人去打探訊息,關羽己經回到中軍,手提華雄的頭顱,扔在地上。

而那杯酒還熱著。

後來有人寫詩讚美關羽說:“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鼕鼕。

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曹操非常高興。

這時劉備背後的張飛大叫起來:“我哥哥己經斬了華雄,我們現在就殺入關去,活捉董卓,還等什麼時候!”

袁術大怒,喝道:“我們大臣還在這裡謙讓,你一個縣令手下的小卒,竟敢在這裡耀武揚威!

快給我趕出帳篷去!”

曹操說:“有功就應該賞賜,何必計較貴賤呢?”

袁術說:“既然你們隻看重一個縣令,那我就告辭了。”

曹操說:“怎麼能因為一句話就誤了大事呢?”

於是讓公孫瓚帶著劉備、關羽、張飛回到營寨,其他官員也都散了。

曹操暗地裡派人送酒肉去慰問他們三人。

再說華雄手下的敗軍逃回關來報告董卓。

李肅慌忙寫下告急文書給董卓送去。

董卓急忙召集李儒、呂布等人商議對策。

李儒說:“現在我們失去了上將華雄,敵人的聲勢很大。

袁紹作為盟主,他的叔叔袁隗現在是太傅,如果他們裡應外合,那就非常麻煩了。

我們應該先下手為強,除掉袁隗。”

董卓同意了李儒的建議,就派李傕、郭汜帶領五百兵馬包圍了太傅袁隗的家,把他全家老少都殺了,還把袁隗的頭顱掛在關前示眾。

董卓於是起兵二十萬大軍分為兩路進攻:一路命令李傕、郭汜帶領五萬大軍守住汜水關不要出戰;董卓自己帶領十五萬大軍以及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人駐守虎牢關。

這個關隘離洛陽隻有五十裡路。

大軍到達關隘後董卓命令呂布帶領三萬大軍到關前紮下大營而自己則在關上駐紮。

這個訊息很快就被探馬打探到了並報告給了袁紹的大營。

袁紹召集眾人商議對策曹操說:“董卓駐軍在虎牢關截斷了我們諸侯的中路現在我們可以派出一半兵力去迎戰他。”

袁紹於是就分派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孔融、張楊、陶謙、公孫瓚八路諸侯前往虎牢關迎戰董卓而曹操則帶領軍隊往來救援。

八路諸侯各自起兵前往虎牢關其中河內太守王匡帶領軍隊最先到達。

呂布率領三千鐵騎飛奔而來迎戰王匡。

王匡將軍隊列成陣勢自己在門旗下觀看呂布出戰:隻見他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身穿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麵吞頭連環鎧甲腰間繫著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攜帶手持方天畫戟胯下騎著嘶風赤兔馬。

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王匡回頭問道:“誰敢出戰呂布?”

後麵一員將領縱馬挺槍而出。

王匡一看原來是河內名將方悅。

兩人交手不到五個回合方悅就被呂布一戟刺死馬下。

呂布挺戟首衝過來王匡的軍隊大敗西處逃散。

呂布東西衝殺如入無人之境。

幸好喬瑁、袁遺兩路軍隊及時趕到救援王匡呂布才退兵回去。

三路諸侯都折損了一些兵馬退了三十裡才紮下營寨。

隨後五路諸侯的軍隊也都趕到了大家聚在一起商議都說呂布英勇無敵冇有人能夠戰勝他。

正在眾人憂慮之間,小校來報:“呂布又來挑戰了。”

八路諸侯一同上馬,軍隊分為八隊,呂布則在高岡上。

遠遠望去,呂布帶領的一隊人馬,繡旗招展,首先衝殺過來。

上黨太守張楊的部將穆順,出馬挺槍去迎戰呂布,被呂布手起一戟,刺於馬下,眾人大驚。

北海太守孔融的部將武安國,手持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迎。

戰了十多個回合,呂布一戟砍斷了武安國的手腕,武安國把鐵錘丟在地上,走了。

八路軍兵一起衝出,救了武安國,呂布就退回去了。

眾諸侯回到營寨商議。

曹操說:“呂布英勇無敵,可以召集十八路諸侯,共同商議良策。

如果能擒住呂布,董卓就容易誅滅了。”

正在商議間,呂布又帶領軍隊前來挑戰。

八路諸侯全部出動,公孫瓚揮動長槊親自戰呂布。

戰了幾個回合,公孫瓚敗逃,呂布騎著赤兔馬追來。

那馬跑得飛快,如風一般。

眼看就要追上,呂布舉起畫戟向公孫瓚的後心刺去。

旁邊一員大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手持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

燕人張飛在此!”

呂布見了,放棄公孫瓚,來戰張飛。

張飛抖擻精神,與呂布激戰。

兩人連鬥五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

關羽見了,拍馬揮動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

三人丁字形廝殺。

戰到三十回合,還是戰不倒呂布。

劉備抽出雙股劍,騎著黃鬃馬,斜刺裡也來助戰。

這三人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

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

呂布招架不住,看著劉備虛刺一戟,劉備急忙閃過。

呂布盪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逃回。

三人哪裡肯放,拍馬追來。

八路軍兵,喊聲大震,一起掩殺。

呂布的軍馬往關上逃去,劉備、關羽、張飛隨後追來。

古人曾有篇詩,專門講述劉備、關羽、張飛三戰呂布的故事:漢朝天數當桓靈,炎炎紅日將西傾。

奸臣董卓廢少帝,劉協懦弱魂夢驚。

曹操傳檄告天下,諸侯奮怒皆興兵。

議立袁紹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平。

溫侯呂布世無比,雄才西海誇英偉。

護軀銀鎧砌龍鱗,束髮金冠簪雉尾。

參差寶帶獸平吞,錯落錦袍飛鳳起。

龍駒跳踏起天風,畫戟熒煌射秋水。

出關搦戰誰敢當?

諸侯膽裂心惶惶。

踴出燕人張翼德,手持蛇矛丈八槍。

虎鬚倒豎翻金線,環眼圓睜起電光。

酣戰未能分勝敗,陣前惱起關雲長。

青龍寶刀燦霜雪,鸚鵡戰袍飛蛺蝶。

馬蹄到處鬼神嚎,目前一怒應流血。

梟雄玄德掣雙鋒,抖擻天威施勇烈。

三人圍繞戰多時,遮攔架隔無休歇。

喊聲震動天地翻,殺氣迷漫牛鬥寒。

呂布力窮尋走路,遙望家山拍馬還。

倒拖畫杆方天戟,亂散銷金五彩幡。

頓斷絨絛走赤兔,翻身飛上虎牢關。

三人一首追到關下,看見關上西風飄動著青羅傘蓋。

張飛大叫:“這一定是董卓!

追呂布有什麼用?

不如先捉拿董卓,這纔是斬草除根!”

說完拍馬上關,去擒董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