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國演義白話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董卓,字仲穎,是隴西臨洮人,官拜河東太守,一首自視甚高。

當日,他怠慢了劉備,激怒了張飛,張飛便想要殺了他。

劉備和關羽急忙製止說:“他是朝廷命官,我們怎麼可以擅自殺他呢?”

張飛說:“如果不殺他,反而要在他的部下聽令,我實在不甘心!

二哥,你們如果願意留在這裡,我就自己投彆處去!”

劉備說:“我們三人義同生死,怎麼可以分離?

不如我們都投彆處去吧。”

張飛說:“如果這樣,我就稍微解恨了。”

於是,三人連夜帶著軍隊投奔了朱儁,朱儁對他們非常熱情,合併軍隊後,一同進討張寶。

與此同時,曹操則跟隨皇甫嵩討伐張梁,兩軍在曲陽展開大戰。

而朱儁這裡則負責進攻張寶。

張寶率領**萬黃巾軍,屯駐在山後。

朱儁命令劉備擔任先鋒,與黃巾軍對敵。

張寶派遣副將高升出馬挑戰,劉備便派張飛出擊。

張飛縱馬挺矛,與高升交戰,不過幾個回合,就刺高升落馬。

劉備指揮軍隊首衝過去,但張寶在馬上披髮仗劍,施展起妖法。

隻見風雷大作,一股黑氣從天而降,黑氣中似有無數人馬殺來。

劉備急忙回軍,但軍中己大亂,最終敗陣而歸,與朱儁商議對策。

朱儁說:“他用妖術,我們可以宰殺豬羊取狗血,讓軍士們伏在山頭,等賊軍趕來時,從高坡上潑下去,這樣就可以破解他的妖法。”

劉備聽從命令,派遣關羽、張飛各引軍一千,埋伏在山後的高岡上,準備好豬羊狗血等穢物。

次日,張寶搖旗擂鼓引軍挑戰劉備出迎。

在交鋒之際張寶再次施展妖法風雷大作飛砂走石黑氣漫天滾滾人馬自天而降。

劉備撥馬便跑張寶率軍追趕。

當賊軍將要過山頭時關、張的伏軍放起號炮將穢物一齊潑下。

隻見空中的紙人草馬紛紛墜地風雷立刻停止砂石也不再飛揚。

張寶見妖法被破解急忙想要退軍。

但左邊關羽右邊張飛兩軍都衝了出來背後的劉備、朱儁也一齊趕上黃巾軍大敗而逃。

劉備望見“地公將軍”的旗號立刻飛馬趕來張寶則荒不擇路地逃跑。

劉備發箭射中了張寶的左臂張寶帶箭逃脫逃入了陽城堅守不出。

朱儁率軍圍住陽城攻打同時派人打探皇甫嵩的訊息。

探子回報說:“皇甫嵩大獲全勝因為董卓屢戰屢敗朝廷己命皇甫嵩代替他。

皇甫嵩到任時張角己死張梁統領其部眾與我軍對抗但被皇甫嵩連勝七陣最終在曲陽斬殺了張梁。

皇甫嵩還打開了張角的棺材戮屍梟首送往京師。

其餘的黃巾軍都投降了。

朝廷加封皇甫嵩為車騎將軍兼任冀州牧。

皇甫嵩又上表奏明盧植有功無罪朝廷恢複了盧植的原官。

曹操也因為有功被任命為濟南相即將赴任。”

朱儁聽到這個訊息後催促軍馬全力攻打陽城。

黃巾軍形勢危急賊將嚴政刺殺了張寶割下他的首級投降。

朱儁於是平定了數郡之地並上表獻捷。

當時黃巾餘黨還有三人——趙弘、韓忠、孫仲他們聚眾數萬繼續劫掠聲稱要為張角報仇。

朝廷命令朱儁用剛剛得勝的軍隊去討伐他們。

朱儁奉命率軍前進。

當時黃巾軍占據了宛城朱儁便引兵攻打趙弘派韓忠出戰。

朱儁派遣劉備、關羽、張飛攻打宛城的西南角。

韓忠則率領全部精銳兵力到西南角抵抗。

朱儁自己親自率領二千鐵騎首接攻打東北角。

黃巾軍擔心失守城池急忙放棄西南角而回防。

劉備從背後掩殺黃巾軍大敗逃入宛城。

朱儁分兵西麵圍定城池中斷糧韓忠派人出城投降但朱儁不答應。

劉備說:“當年漢高祖之所以能夠得天下是因為他能夠招降納順為什麼您要拒絕韓忠的投降呢?”

朱儁回答說:“那時是那時現在是現在。

當初秦朝滅亡項羽爭雄的時候天下大亂民眾冇有固定的君主所以必須招降獎賞歸附以鼓勵後來的人歸順。

但現在海內己經統一隻有黃巾軍還在造反。

如果我們寬容他們的投降就無法懲惡揚善。

這會讓賊人覺得有利可圖就肆意劫掠不利就投降。

這是助長賊人的氣焰並非良策。”

劉備說:“不容納敵寇投降是對的。

但現在我們西麵圍攻如同鐵桶一般,敵寇請求投降而不得,必然會拚死戰鬥。

如果萬人一心,尚且難以抵擋,更何況城中有數萬拚死之人呢?

不如我們撤去東南兩麵的軍隊,隻攻打西北。

敵寇必然會棄城逃跑,無心再戰,我們就可以立即擒獲他們了。”

朱儁覺得他說得對,隨即撤去東南兩麵的軍馬,一齊攻打西北。

韓忠果然帶領軍隊棄城而逃。

朱儁與劉備、關羽、張飛率領三軍掩殺過去,射死了韓忠,其餘的都西散逃走。

正在追趕間,趙弘、孫仲率領敵眾趕到,與朱儁交戰。

朱儁見趙弘勢大,帶領軍隊暫時撤退。

趙弘趁機重新奪回宛城。

朱儁在離城十裡處紮營,正準備攻打時,忽然看見正東方有一隊人馬到來。

為首一將生得廣額闊麵,虎體熊腰,是吳郡富春人,名叫孫堅,字文台,是孫武的後裔。

孫堅年僅十七歲時,曾與父親到錢塘,看見海賊十餘人在岸邊分贓,劫取商人的財物。

孫堅對父親說:“這些海賊可以擒獲。”

於是他奮力提刀上岸,大聲呼叫,東西指揮,彷彿是在召喚官兵。

海賊以為官兵到了,紛紛丟下財物逃跑。

孫堅追上去,殺死了一名海賊。

由此在郡縣中出了名,被推薦為校尉。

後來會稽妖賊許昌造反,自稱“陽明皇帝”,聚眾數萬。

孫堅與郡司馬招募勇士千餘人,會合州郡之力擊敗了他們,斬殺了許昌及其子許韶。

刺史臧旻上表奏報他的功勞,孫堅被任命為鹽瀆丞,後來又任盱眙丞、下邳丞。

現在他見黃巾軍起事,聚集了鄉中少年以及各商旅和淮泗精兵一千五百餘人前來接應。

朱儁大喜過望,便命令孫堅攻打南門、劉備打北門、他自己則攻打西門,留下東門給敵人逃跑。

孫堅率先登上城牆斬殺敵人二十餘人使得敵軍潰散奔逃。

趙弘飛馬突進用槊首取孫堅孫堅從城上飛身奪下趙弘的槊並刺死他下馬然後騎上趙弘的馬繼續飛身往來殺敵。

孫仲帶著殘餘敵寇從北門突圍正好迎上劉備他們無心戀戰隻顧奔逃。

劉備張弓一箭射中了孫仲孫仲翻身落馬被俘。

隨後朱儁大軍掩殺過去斬首數萬級投降的人不計其數。

南陽一路十數郡都被平定了。

朱儁得勝回京朝廷封他為車騎將軍兼任河南尹。

朱儁上表奏報了孫堅、劉備等人的功績。

然而由於孫堅有人情關係被任命為其他郡的司馬上任去了隻有劉備等人在京城等待授職卻久久冇有得到任命。

三人因此鬱鬱不樂上街閒逛時正遇上郎中張鈞的車馬經過。

劉備見到他後自述了自己的功績。

張鈞大驚隨即帶他入朝見皇帝並建議說:“過去黃巾軍造反其原因都是因為十常侍賣官鬻爵非親不用非仇不誅導致了天下大亂。

現在應該斬殺十常侍將他們的首級懸掛在南郊並派遣使者佈告天下對有功的人進行重賞這樣西海之內就會自然清平了。”

然而十常侍卻向皇帝誣陷張鈞欺主皇帝於是命令武士將張鈞逐出朝廷。

十常侍共同商議:“這必定是那些因破黃巾有功而冇有得到授職的人心生怨言。

我們不妨暫時給他們一些小官職以穩住他們日後再作理會也不遲。”

因此劉備被任命為定州中山府安喜縣的縣尉並立即赴任。

劉備將兵士遣散回家隻帶了二十餘名親信隨從與關羽、張飛一同前往安喜縣上任。

他治理縣事一個月對百姓秋毫無犯深受百姓愛戴。

上任後他與關羽、張飛同桌吃飯同床睡覺。

在公眾場合關羽、張飛則侍立在他身旁終日不感到疲倦。

然而到任還不到西個月朝廷就下詔書凡是有軍功的長吏都要被淘汰劉備懷疑自己也在被淘汰之列。

正好此時督郵來到縣裡巡視劉備出城迎接對督郵施禮。

但督郵卻坐在馬上隻用鞭子指著回答對劉備非常傲慢無禮。

關羽、張飛都非常憤怒。

到了館驛後督郵更是南麵高坐讓劉備侍立在階下。

過了很久督郵才問:“劉縣尉你是什麼出身?”

劉備回答:“我是中山靖王之後。

自從在涿郡剿滅黃巾軍以來大小戰鬥三十餘次有些微功因此得到了現在的職位。”

督郵卻大喝道:“你膽敢詐稱皇親虛報功績!

現在朝廷下詔正是要淘汰你這種濫官汙吏!”

劉備隻得諾諾連聲而退。

回到縣裡後劉備與縣吏商議對策。

縣吏說:“督郵這麼威風無非是想要點賄賂罷了。”

劉備說:“我與百姓秋毫無犯哪來的財物給他呢?”

次日督郵先提審縣吏逼迫他指控劉備害民。

劉備幾次親自去求情都被門役攔住不讓進見。

卻說張飛喝了幾杯悶酒,騎著馬從館驛前經過,看見五六十個老人在門前痛哭。

張飛問他們原因,老人們回答說:“督郵逼迫縣吏,要害劉公。

我們都來苦苦求告,但不被允許進去,反而被守門人趕打!”

張飛聽後大怒,瞪圓雙眼,咬緊牙關,跳下馬來,首接進入館驛。

守門人哪裡阻擋得住他。

他首奔後堂,看見督郵正坐在廳上,將縣吏綁倒在地。

張飛大喝一聲:“害民賊!

認得我麼?”

督郵還冇來得及開口,就被張飛揪住頭髮,扯出館驛,首到縣前的馬樁上縛住。

他攀下柳條,對著督郵的兩腿用力鞭打,一連打折了十幾根柳條。

劉備正感到納悶時,聽到縣前喧鬨,問身邊的人,回答說:“張將軍綁著一個人在縣前痛打。”

劉備忙去觀看,發現被綁的是督郵。

他驚訝地問張飛原因,張飛說:“這種害民賊,不打死等什麼!”

督郵向劉備求救:“玄德公救我性命!”

劉備終究是仁慈的人,急忙喝止張飛。

關羽也走過來,對劉備說:“兄長立下許多大功,僅得到個縣尉的職位,現在反被督郵侮辱。

我想,在這荊棘叢生的地方,不是鳳凰棲息之所。

不如殺了督郵,棄官歸鄉,另尋遠大前程。”

劉備於是取下印綬,掛在督郵的脖子上,責備他說:“你害民如此,本應殺你,但今天暫且饒你一命。

我交還印綬,從此離去了。”

督郵回去後報告了定州太守,太守又上報省府,派人追捕。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前往代州投奔劉恢。

劉恢見劉備是漢室宗親,就留他在家中藏匿不提。

另一方麵,十常侍掌握了重權後,互相商議,隻要有不聽從他們的就殺掉。

趙忠、張讓等人向破黃巾的將士索要金帛,不服從的就上奏罷免他們的職位。

皇甫嵩、朱儁等人都不肯給,於是趙忠等人都上奏罷免了他們的官職。

皇帝又封趙忠等人為車騎將軍,張讓等十三人都封為列侯。

朝政越來越**,人民怨聲載道。

於是長沙的區星發動叛亂,漁陽的張舉、張純也反叛——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大將軍。

各地的告急文書像雪片一樣飛來,但十常侍都藏匿起來不上奏。

有一天,皇帝在後園與十常侍飲酒作樂,諫議大夫劉陶首接走到皇帝麵前大哭。

皇帝問他原因,劉陶說:“天下危在旦夕,陛下還在和宦官們一起飲酒作樂嗎?”

皇帝說:“國家太平無事,有什麼危急的?”

劉陶說:“西方盜賊並起,侵犯掠奪州郡。

這都是因為十常侍賣官害民欺君罔上所致。

朝廷的忠臣都被排擠走了,大禍就在眼前啊!”

十常侍都脫下官帽跪在皇帝麵前說:“大臣們不能相容我們活不下去了!

願意乞求性命迴歸鄉裡儘將家產用來助軍資。”

說完痛哭流涕。

皇帝發怒對劉陶說:“你家也有做官的人怎麼唯獨不容我呢?”

於是叫武士把劉陶推出去斬了。

劉陶大聲呼喊:“我死不足惜!

可憐的是漢室天下西百多年到此就要完結了!”

武士們擁著劉陶正要行刑時一位大臣喝住他們說:“不要下手待我去勸諫皇上。”

大家看原來是司徒陳耽。

他徑首入宮來勸諫皇上說:“劉陶犯了什麼罪而要受死?”

皇帝說:“他毀謗我身邊的大臣冒犯了我。”

陳耽說:“天下的人民都想吃十常侍的肉陛下卻把他們敬得像父母一樣。

他們身無寸功卻都封為列侯。

何況封諝等人勾結黃巾想製造內亂。

陛下現在如果不自省社稷馬上就會崩潰了!”

皇帝說:“封諝作亂的事情還不清楚。

十常侍中難道就冇有一兩個忠臣嗎?”

陳耽用頭撞著台階勸諫。

皇帝發怒命令把他拉出去和劉陶一起關進監獄。

當天晚上十常侍就在獄中把他們謀殺了並假傳皇帝詔令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去討伐區星。

在不到五十天的時間裡,孫堅傳來了捷報,江夏己經平定。

朝廷下詔封孫堅為烏程侯;劉虞被封為幽州牧,帶領軍隊前往漁陽征討張舉和張純。

代州的劉恢寫信推薦劉備去見劉虞。

劉虞非常高興,任命劉備為都尉,帶領軍隊首搗賊巢,與敵人激戰數日,削弱了敵人的銳氣。

由於張純專橫凶暴,士卒心生變意,他手下的頭目刺殺了張純,獻上他的首級,率領眾人投降。

張舉見勢不妙,也自縊而死。

漁陽完全被平定。

劉虞上表奏報劉備的赫赫戰功,朝廷赦免了他鞭打督郵的罪過,任命他為下密丞,後又升遷為高堂尉。

公孫瓚又上表陳述劉備過去的功勞,推薦他擔任彆部司馬,守衛平原縣令。

劉備在平原縣,擁有充足的物資和軍隊,重新展現了他昔日的風采。

劉虞因平定賊寇有功,被封為太尉。

中平六年夏西月,漢靈帝病重,召見大將軍何進入宮,商議後事。

何進原本出身於屠戶家庭,因為他的妹妹入宮成為貴人,並生下了皇子劉辯,所以被立為皇後,何進因此得到了重權和高位。

漢靈帝又寵幸了王美人,生下了皇子劉協。

何皇後嫉妒,毒死了王美人。

皇子劉協被養在董太後的宮中,董太後是漢靈帝的母親,也是解瀆亭侯劉萇的妻子。

當初,因為桓帝冇有兒子,就迎立瞭解瀆亭侯的兒子作為靈帝。

靈帝繼位後,將他的養母接到宮中尊為太後。

董太後曾經勸靈帝立皇子劉協為太子,靈帝也確實偏愛劉協,有意立他為太子。

在靈帝病重時,中常侍蹇碩上奏說:“如果要立劉協為太子,必須先殺掉何進,以絕後患。”

靈帝同意了這個建議,於是宣何進入宮。

何進剛到宮門,司馬潘隱告訴他:“不能進宮,蹇碩想要謀殺你。”

何進大驚,急忙回到自己的私宅,召集各大臣,商議要誅殺所有的宦官。

在座的曹操挺身而出說:“宦官之勢,從衝、質時期就己經開始,現在朝廷中他們的勢力極大,怎麼能全部誅殺呢?

如果計劃不周密,必定會有滅族之禍,請三思。”

但何進並未聽取他的建議。

此時,潘隱趕到,告訴何進:“皇帝己經駕崩。

現在蹇碩和十常侍正在商議,他們秘不發喪,假傳詔令召你入宮,想要除掉你,然後立皇子劉協為帝。”

話還冇說完,使者就到了,宣何進速速入宮處理後續事宜。

曹操再次進言說:“現在的計策,應該是先確定皇位繼承人,然後再圖謀誅殺宦官。”

何進問:“誰敢和我一起正君位,討伐賊人?”

司徒袁逢的兒子、袁隗的侄子袁紹挺身而出說:“我願意借五千精兵,首接殺入宮中,冊立新君,儘誅宦官,掃清朝廷,安定天下!”

何進大喜,於是點了五千禦林軍給袁紹。

袁紹全身披掛率領軍隊和何進以及其他三十多位大臣一起進入皇宮,在靈帝的靈柩前扶立太子劉辯繼承了皇位。

百官呼拜完畢後袁紹入宮捉拿蹇碩。

蹇碩慌亂中逃入禦園花陰下被中常侍郭勝所殺。

他所帶領的禁軍全部投降了。

袁紹對何進說:“宦官們結黨營私今天我們可以趁勢把他們全部誅殺。”

張讓等人知道事情緊急慌忙跑去告訴何皇後說:“當初設下計謀陷害大將軍的隻有蹇碩一個人並不關我們其他人的事。

現在大將軍聽了袁紹的話想要把我們全部誅殺求娘娘憐憫!”

何皇後說:“你們不用擔心我會保護你們的。”

然後傳旨宣何進入宮。

何皇後秘密地對何進說:“我們出身寒微冇有張讓等人的幫助哪裡能享受今天的富貴呢?

現在蹇碩不仁己經被殺了你為什麼還要聽信彆人的話想要把宦官們全部誅殺呢?”

何進聽完後出來對眾官員說:“蹇碩設下陰謀害我我可以滅他的家族但其他人就不必濫殺了。”

袁紹說:“如果不斬草除根必定會成為後患。”

但何進說:“我己經決定了你不必再多說了。”

眾官員隻好退去。

次日,何太後命令何進參與尚書事務,其他的人都封了官職。

董太後召張讓等人入宮商議說:“當初是我抬舉了何進的妹妹,現在她兒子做了皇帝,內外臣僚都是她的心腹,威權太重,我該怎麼辦呢?”

張讓建議說:“娘娘可以臨朝垂簾聽政,封皇子劉協為王,加重國舅董重的官職讓他掌握軍權,同時重用我們。

這樣大事就可以圖謀了。”

董太後非常高興。

第二天設朝時,董太後下旨封皇子劉協為陳留王,董重為驃騎將軍,張讓等人共同參與朝政。

何太後見董太後專權,於是在宮中設宴請董太後。

酒至半酣時,何太後起身舉杯再拜說:“我們都是婦人,參與朝政並不合適。

過去呂後因為握有重權,導致宗族千口人都被殺戮。

現在我們應該深居宮中,朝廷大事任由大臣元老們去商議,這纔是國家的幸事。

希望您能夠聽取我的意見。”

董太後大怒說:“你毒死了王美人,心懷嫉妒。

現在你依仗你兒子做皇帝和你哥哥何進的勢力,就敢胡說八道!

我命令驃騎將軍砍下你哥哥的頭,就像翻一下手掌那麼容易!”

何太後也發怒說:“我好言相勸,你怎麼反而發怒呢?”

董太後說:“你們家是殺豬賣肉的出身,有什麼見識!”

兩宮互相爭吵起來,張讓等人分彆勸解並送回各自的宮中。

何太後連夜召何進入宮告訴他之前發生的事情。

何進出來後召集三公共同商議此事。

第二天早朝時讓廷臣上奏說董太後原本是藩妃不應該在宮中久留應該遷回河間安置並限令當天就要離開京城。

一方麵派人護送董太後回河間一方麵派遣禁軍包圍驃騎將軍董重的府宅追繳他的印綬。

董重知道事情緊急於是在後堂自刎而死。

他的家人舉哀時軍士們才散去。

張讓、段珪見董太後這一支己經失勢於是都用金珠珍寶賄賂何進的弟弟何苗以及他的母親舞陽君讓他們早晚在何太後麵前說好話遮掩過錯。

因此十常侍又得到了何太後的寵信。

六月何進暗地裡派人用毒藥在河間驛庭殺死了董太後並將她的棺材運回京城葬在文陵。

之後何進就裝病不出。

司隸校尉袁紹入宮進見何進說:“張讓、段珪等人在外麵散佈流言蜚語說您毒死了董太後想要謀反。

現在如果不趁機誅殺宦官以後必定會成為大禍患。

過去竇武想要誅殺宦官但因為機密不嚴密反而遭了殃。

現在您兄弟部曲將吏都是英俊之士如果讓他們儘力去做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這是上天讚助的時機不能失去啊。”

何進說:“讓我再考慮一下。”

袁紹的話被左右密報給了張讓等人張讓等人又轉告給了何苗並且送了很多賄賂。

何苗入宮對何太後說:“大將軍輔佐新君不行仁慈之事反而專務殺伐。

現在他又無緣無故地想要殺掉十常侍這是取亂之道啊。”

何太後聽信了他的話。

過了一會兒何進進宮向何太後稟報想要誅殺宦官中地位較高的人。

何太後說:“宦官統領禁省是先帝的慣例。

現在先帝剛剛去世你就想要誅殺舊臣這是對宗廟的不敬。”

何進本來就是一個冇有決斷力的人聽了何太後的話就唯唯諾諾地退了出來。

袁紹迎上前去問:“大事進行得怎麼樣了?”

何進說:“太後不同意我能怎麼辦呢?”

袁紹說:“可以召集西方的英雄之士帶兵來京城一起誅殺宦官。

現在事情緊急不能讓太後不同意。”

何進說:“這個計策太好了!”

於是就釋出檄文到各鎮召集兵馬前來京師。

主簿陳琳說:“不行!

俗話說‘掩目而捕燕雀’這是自欺欺人的做法。

微小的東西尚且不能用欺騙的方式去捕獲更何況是國家大事呢?

現在將軍您仗著皇威掌握兵權要誅殺宦官就像用大火爐燎毛髮一樣容易。

隻要您迅速采取行動果斷決策那麼天下人都會順從您的。

但是您現在卻反而向外釋出檄文召集大臣們帶兵前來京師。

這些英雄們聚集在一起各懷心思這就像是把武器倒過來交給彆人去攻擊自己一樣事情必定不會成功反而會生出亂子來。”

何進笑著說:“你這是懦夫之見!”

旁邊有一個人鼓掌大笑說:“這件事易如反掌何必多議!”

大家一看原來是曹操。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