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從朱元璋看餓殍開始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2章 天幕初顯現未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暫時先設定兩個時空,洪武十三與明末洪武十三年,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乾清宮朝堂上氣氛莊嚴肅穆。

左丞相胡惟庸恭敬地站在禦前,他麵帶欣喜之色,向朱元璋稟報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陛下,微臣家中的老井近日突然噴出了醴泉!

此乃祥瑞之兆啊!

臣懇請陛下移駕前往,一同觀賞這神奇的景象。”

朱元璋心中暗自思忖著,這胡相究竟要玩什麼花樣?

他倒要去看看。

主意己定,朱元璋便決定親自前往胡惟庸府邸一探究竟。

正當他準備踏出西華門之際,突然間,一名神色慌張的太監匆忙跪地,攔住了朱元璋的去路。

隻見到那名太監正跪在地上,身體顫抖不止,彷彿篩糠一般。

他的手指首首地指向天空,眼神中透露出無儘的恐懼和驚慌。

一旁的侍衛們見狀,連忙上前詢問,但那太監卻恍若未聞,依舊死死地盯著上方,手指也始終冇有放下。

侍衛們麵麵相覷,心中都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們順著太監所指的方向望去,卻發現天空中多出了一塊近百米的白布,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它都彷彿在天空的正中央,不偏不倚這時太監似是回過神來,也不再顫抖,高聲喊道:“雲奇,驚擾聖駕,天空中有異變。”

朱元璋抬頭,一塊白布映入眼簾,他的臉色沉了下來,聲音中帶著一絲威嚴,詢問胡惟庸道:“胡相啊,這莫非也是你搞出來的不成?”

胡惟庸拱身俯首,小心翼翼地回答道:“臣不知,但以臣之見,恐怕是我大明國力強盛,所以仙人降下的祥瑞……”“夠了!”

朱元璋打斷了他的話,他的聲音如同驚雷一般,在空氣中炸響。

朱元璋從來不信鬼神之說,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如何能讓他信服?

朱元璋素來行事縝密,決定按兵不動觀其變化1627 年,朱由檢端坐於大殿之上,微微向下扯了扯帶補丁的龍袍,神情嚴肅地向大殿下的太監王承恩開口問道:“可查明天上那物的來曆了?”

王承恩跪地叩首於大殿之下,沉聲道:“咱家罪該萬死,不能為陛下排憂解難,亦無法查出天上的來曆。”

朱由檢皺了皺眉,每日都有應接不暇的奏摺,數日前空中突兀地出現一塊如白布般的物體,奇異的是,隻要仰頭六十度,無論從哪個角度觀察,它似乎都處於正中央,而且無論是火銃還是弓箭,都無法對其造成絲毫傷害,始終停留在那個位置。

殿外一名太監匆匆入殿,沉聲奏道:“陛下,微臣衝撞了。

天上那物現字,似有仙人手段,且似乎與我大明王朝相關,請陛下移駕殿外觀看神蹟。”

朱由檢移步殿外,抬眼望去,天幕上赫然呈現七個大字:“餓殍明末千裡行”。”

餓殍,朱由檢在心中默唸,這幾年天災不斷,各地農民起義軍紛起,賊寇橫行,百姓流離失所。

“明末”二字,如芒在目,莫非朕真乃亡國之君?

莫非這是上蒼對朕的懲罰?

……朱元璋凝視著天幕上的字,心中暗自思忖:“明末,我大明是否也會走向衰落?

難道這餓殍遍野、猶如元末地獄般的慘狀,也會在我大明重現嗎?

究竟是後世的哪個不肖子孫,將我大明糟蹋至此?”

“良,快跟上!”

石興呼喊著他的同伴,石興容易放下警惕的臉,就像一隻狡猾的狐狸,他更喜歡彆人叫他舌頭,笑嘻嘻的。

而石興與良,便是在華州這一帶聲名鵲起的土匪天上那東西出現了文字,你這人向來是無利不起早,良的話一向很少。

這天上的東西誰說得準呢?

萬一是仙人的藏寶圖,那咱可就發了。

良看著那字不知道為什麼內心突然跳了一下,良心想這東西不知道從哪裡來的?

真煩。

天幕上的文字緩緩發生變化,變成了一張圖片,一位衣衫破爛但長相清秀的小女孩靜靜的佇立著,背後貼著著一名頭戴鬥笠腰挎長刀的男子,雖然是背對著但那把刀在陰暗的陽光下,散發著寒光。

舌頭瞅了一眼旁邊的良,眯著眼道:良啊,這人身影還挺像你的,若不是你在我旁邊兒我還以為你飛到了天上了。

良可以確定那人就是自己因為那腰間的刀是家傳的寶刀,可是那個小女孩是誰?

自己似乎並不認識她,但是為什麼卻迫不及待的想要看那張臉,不能再想了,煩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