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從武王伐紂開始建立千年世家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七章天聖,二聖人也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椒蘭殿中頗為沉靜,李治和武曌二人已經相望多時,夫妻二人鬧了這麼久,現在李治頗有幾分尷尬的意思,又過了片刻,李治見到武曌沒有動的意思,隻能訕訕自己向前挪了幾步,“媚娘,以前都是夫君的錯,以後不會了,還望你能原諒夫君。”

說罷李治還咳嗽暈眩了一下臉色蒼白,一句媚娘,一聲夫君,讓武曌也回憶起了當初二人所經歷的那些壓抑歲月,心軟下來。

洛君薇陪在身邊而且經歷的苦難欺淩更少的武曌,終究沒有變成那個純粹的政治機器,心底自然有柔軟之處,“陛下,你我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以後就不要再這樣相互忌憚了。

弘兒身體一向不好,外麵群狼環伺,他以後能鎮得住那些人嗎?

當初先帝把權力都分出去了,燕王和秦王倒也罷了,都是蠻荒之地,齊王泰當初想做什麼,我們都是知道的,他憑什麼拿到齊國這樣的熟地。

二郎、三郎、四郎,以後還沒有地方分封呢,妾身每日都在想這些問題,陛下卻把妾身看作仇人,把那些狼虎看作親人,真讓妾身傷心。”

武曌五分真情,五分假意,一下子就把李治整的愧疚起來了,但他有些擔憂的說道:“媚娘,諸王都是我的兄弟和叔伯、子侄,不是狼虎,你別那麼說。”

武曌聞言頗有些難以置信,你堂堂帝國天子,居然說出這麼幼稚的話,“陛下,從開分封的那一天就註定要走到兵戎相見的那一日。

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你那位燕王兄在漠北做些事情難道你不知道嗎?

上一任安北大都護死在亂軍中,如果你沒有絲毫懷疑的話,為什麼要把安西大都護調過去。

永徽四年後,每次朝廷召集諸王的時候,你的齊王兄都恰好在打仗,他還迫不及待的將王都遷徙到遠離中原的島上,又大肆操練水軍,他都已經登陸瀛洲了,還訓練水軍乾什麼?

伱的秦王兄,永徽三年後,連一封信也沒有送回來過,妾身得到訊息,僅僅永徽五年,他就和燕王恪通了十三封信,信能送到哈拉和林,卻送不到長安嗎?

元德元年的時候,吐蕃進攻青海道,結果青海道被攻占三州十三縣,青海道上的王公六國,處於對吐蕃的第一線,卻有四個幾乎稱得上毫發無傷,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你不會不明白吧。

這些年我們一直都忙於內鬥,沒來及關注周圍,你還以為是先帝在的時候嗎?

不以雷霆手段,整肅這些藩王和大公,驚天裂變就在下一代了。

你把他們當作兄弟和親人,等到他們率領著大軍殺進長安,把我們的兒子和女兒都殺死的時候,你看看他們把不把你當作親人!”

武曌毫不留情的話,將李治一直以來都想要粉飾的太平徹底撕開,現在分封和從前有一點不同,那就是人心不同。

當初諸侯分封在外,是真的隻能在當地發展開拓,而且都有生死危機,需要聯合起來生存,所謂諸夏不絕若線,而現在的諸王,心中都懷著異心,大家都知道,分封就是因為朝廷控製不住這麼大的地盤,既然如此,我為什麼要聽從你朝廷的命令。

李治臉色蒼白,他又開始犯病了,武曌微微嘆口氣,連忙招呼宮女扶著李治去休息,她則離開宮殿,往靈天閣而去,走到現在這一步,她也有些迷茫了,不知道下一步該要怎麼做。

“國師,如今我手掌大政,天下盛榮,百姓也稱得上安居樂業,但我卻覺得到處危機四伏,內外交困,但千頭萬緒,卻不知道從哪裡做起,還請國師指點迷津。”

武曌臉上帶著深深的憂慮,洛君薇從後轉出身來,為二人斟上茶,洛蘇聽罷武曌所言,“你看到並沒有錯,現在的大唐的確是盛世煊赫,你的嗅覺也很不錯,現在的大唐的確是危機四伏,盛世下的危機,可不是誰都能看出來的。”

武曌一驚,連忙道:“還請國師指點。”

洛蘇輕抿一口茶,而後緩緩道:“問題很多,一樁樁一件件來說。

大唐建立從武德年間到現在,已經四十年了,這已經是一個很不短的時間,權貴、宗戚、官吏對普通百姓的侵占速度已經大大加快。

如果不是這些年府兵沒有出征,同時實行分封製度,大幅度節省了軍事成本,那現在從府兵開始,應該已經進入破產破家階段,不僅僅是府兵,普通百姓也開始進入破產破家階段了,大概二十年左右,就會開始出現大批流民。

同時基層的官吏已經換了不止一波,之前你說過的權貴太過昌盛問題,已經在基層出現,開始利用各種手段加賦稅,十年到二十年內,就會有百姓不堪忍受。

這些都是隨著時間推移,一個王朝註定會出現的問題,軍事和經濟上的崩壞,難以避免,這要看你的手腕。

政治上的危機則更為顯著,我聽薇薇說過,你很聰明,一眼就看到了分封對唐廷中央的巨大威脅,你不是天子,對李氏宗親沒什麼感情,所以想要對他們開刀,整肅朝廷威望。

我並不反對你這麼做,強乾弱枝本來就是正道,維持中央朝廷的強大,是必不可少的,但我要說一些事情,希望你在揮舞刀子的時候,能夠將這些考慮進去。

去年朝廷在軍費上的開支,大概在歲入的兩成,這個數字有多低,你執政這麼久,應該很明白,能有這麼低惡軍費,就是因為邊疆的大部分開支都由那些邊境分封的王公承擔了。

對於燕王你要謹慎,你可以將燕王看作一個李氏宗王建立的北境遊牧帝國,歷來都是中原的大威脅,開戰要慎重,而且如果中原和燕王發生戰爭,讓那些心懷復國夢想的突厥人和鐵勒人,從中找到空隙,日後對中原的威脅更大。”

洛蘇所講的都是堂皇正道,和武曌的路子有些沖突,武曌喜歡劍走偏鋒,但她聽的很是認真,畢竟她現在是真正和李治並列的統治者。

武曌沒說話,靜靜等待著洛蘇接下來的建議,“讓一個帝國保持政治穩定,隻有兩個辦法,削弱周圍難以做到的話,那就是增強自己,現在所有人都搞些小動作,而依舊臣服於朝廷,原因很簡單,雖然經歷了一番爭鬥,但結束的很快,朝廷所掌握的力量,並沒有什麼變化,隻是將長孫一黨趕走了。

你和天子能夠和解,這非常好,不要耗在內鬥上。

既然天子現在沒有精力處理事務,你又有這方麵的才能,而且我看你的麵相,是長壽的麵相,那你就要徹底確立自己的政治威望。

讓臣民都知道天子的身體好壞,都不影響帝國的未來,名正言順非常關鍵,你現在垂簾聽政,這不夠,要走向臺前,不要讓人認為你是借著天子的權威發令,而是要讓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你的意誌。

先從年號上改變,元德可以廢除掉,天聖,二聖人也,用這個年號來告訴所有人,現在大唐是二聖臨朝。

而後就要從各種禮儀等方麵,都將你的位格提升,你現在雖然是皇後,但位格卻比天子差不止半截。

當初皇後是搭配皇帝的,本來就比皇帝矮半截,後來皇帝又矮了天子半截,導致皇後聽起來不足以震撼人心,改成天後,冠上天這個字眼,就能讓內外肅然,有利於增強你的政治威望。”

武曌聽的眼中閃閃發亮,她和李治都有一顆藝術家的心,很喜歡改年號以及各種官職的名稱,而現在洛蘇所說的,就讓她覺得很高階。

“你雖然不是君王,但現在已經和君王沒有太大區別,那就要學會用增強神聖性的方法,來增強自己的統治,我給你舉的例子,你舉一反三,應該知道如何去做。”

武曌愉快的笑道:“國師放心,予知曉,當初國師和先帝分封諸王公,不知國師對諸王公的未來,可有什麼看法?”

洛蘇知道她這是在問,如果她用些酷烈的方法收拾那些外封王公的話,洛蘇會不會阻攔,洛蘇徑直搖了搖頭,“分封不是護身符,分封在青海道的那幾個王公之國,如果是我的話,現在已經廢黜他的封國,廢為庶人,乃至於帶回長安斬首了,現在還能活著,是天子和你手段太溫柔了。

分封王公是讓他們去做事的,做不了事的,甚至還要反咬一口的,該死就讓他去死。”

武曌聞言頓時開懷,“有國師這句話,予就能放開手腳去做,不需要再畏首畏尾了。”

這話就有些殺氣騰騰了,她早就看那些李氏宗親不爽了,尤其是自恃在外有人的李氏宗親,比如李泰就有兩個庶子,並沒有在齊國做官,而是在中原做官,這樣的李氏宗親不少,是朝廷中反對她的主力。

武曌認為這就是典型的內外勾結,如果拋去宗親的身份,這就是內朝臣子勾結戍守邊疆的藩王,無論在哪個朝代,都屬於取死之道。

洛君薇見狀帶著些許擔憂的開口道:“皇後,當初支援你的外朝宰相,有老死的,有被貶斥的,其餘人都青黃不接,你在外朝現在的話語權降低,這是很危險的,你必須盡快在外朝補充力量,內外相合纔能夠穩固執政。”

洛君薇一提這件事,讓武曌也有些覺得頭疼,她情況比較特殊,能夠支援她的力量並不算多,尤其是外戚力量,她和武氏的關係很差,她的那些異母兄,基本上都被她報仇一直流放到死,姐姐這邊的賀蘭敏之也是個不成器的,而且和她不是一條心,楊氏則根本看不上她,想到這裡,她猶疑道:“似乎隻能將我那些侄子們召回長安了。”

洛君薇一聽立刻說道:“那些人都是你的仇人之子,而且你也知道,都是一群不成器的,召回他們還不如將你外甥女和外甥女婿召回來,起碼我洛氏子弟的能力還不錯,能幫你一把。”

洛君薇本來隻是隨口吐槽,但卻直接讓武曌眼中亮了起來,她目光熠熠的盯著洛君薇,“薇薇,你說的對啊,我之前怎麼就沒想到呢?”

洛君薇有些懵,“你的外甥女婿還沒有加冠,就算是破格提拔也難以提拔到高位啊。”

武曌卻已經興奮起來,她越想越覺得合適,瞇著眼笑道:“薇薇,你就等著我給你的驚喜吧。”

太極殿中,當諸位宰相走進殿中後,皆被殿中的格局所震撼,往日裡天子坐在上首禦座,皇後隔著簾子聽政,但今日卻連簾子都沒有。

那裡隻有一個更大的禦座,皇後就堂而皇之的和天子一起坐在上麵,她穿著華麗的皇後服飾,顯赫富貴堂皇。

宰相劉仁軌見狀立刻厲聲道:“皇後怎麼能和天子一起坐在禦座之上,這豈不是陰陽顛倒,天地失序?”

武曌眼皮都不帶眨一下的,李治反而安慰道:“皇後知政事,朕身體不好,這般可以更快的和朕反饋諸位愛卿之事,為國事計,愛卿就不要在意了。”

武曌就好像沒聽到這些話一樣,表情一變不變,劉仁軌還想要再說什麼,直接被好友拉住,“算了,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事,前些時日的傳言,你忘了?”

劉仁軌立刻就是一個激靈,咬了咬牙,最終還是頗憤怒的坐下。

見到一場風波平息,諸位宰相都鬆了一口氣,雖然現在政事堂中,站在武曌一邊的宰相因為各種原因,已經幾乎沒有,但武曌掌權多年的威勢,還是讓人感覺有些喘不過氣來。

在會議剛剛開始,所有人都沒想到武曌就直接扔出了一個大事,將所有人都震住了,“英國公薨逝,先帝的三位顧命大臣,隻剩下雍國公一人,雍國公永徽年間出鎮安南大都護,數年過去,予以為,應當召雍國公回京,擔任尚書左仆射,諸卿以為呢?”

把雍國公召回來?

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將目光投向了李治,當初長孫無忌被流放後,雍國公洛玄淩就跟著出鎮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因為洛玄淩給長孫無忌求情而導致的。

現在皇後要將雍國公召回來,天子怎麼看呢?

李治微微苦笑,朕能怎麼看,現在事情還由朕做主嗎?

他微微笑道:“皇後所言極是,朕也有多年不曾見雍國公,甚是想唸啊。”

這件事很快就一致通過,誰敢阻攔雍國公洛玄淩回來,那可真就是找死了。

但所有人包括李治都在疑惑,皇後為什麼要把雍國公召回來呢?

雍國公是先帝的忠臣,是不可能轉向皇後的,就算是召回來,也給不了皇後什麼幫助,她這種工於心計,心狠手辣的女人,怎麼會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武曌雲淡風輕又開口道:“從貞觀時,外鎮大將立功後,就要入三省,所謂出將入相是也,陳國公洛玄雲,歷任安西大都護,轉遷安北大都護,於大唐邊境累功甚多,永徽以來,無出其右者,應當入掌宮禁,出進三省,諸卿以為呢?”

陳國公?

一個頗為陌生的名字,從貞觀年間就已經不在長安,任誰都不會想到他也有進入三省的一天,而後諸宰相就想起來了,貌似皇後的外甥女,嫁給了陳國公的兒子。

幸好當初李治的齷齪心思隻在少數幾個人中知曉,即便如此,李治現在也有些坐立難安了,尤其是武曌還特意問他一句,“天子可是有什麼看法,不如在諸卿麵前直接說出來。”

李治訕笑兩聲後,連連擺手道:“朕沒有什麼看法,陳國公有功,入三省是應當的,朕看可以讓陳國公掌宮禁,而後加同中書門下三品,以彰顯尊貴。”

天子這頗為怪異的表現讓一眾本來想反對的宰相有些遲疑了,這裡麵貌似有故事啊,天子這心虛是在心虛什麼,就是這麼一猶豫,本來要反對的話,就已經說不出來了。

不過洛玄雲一直以來都是武將,又僅僅是同中書門下三品,不掌握具體的三省六部事務,諸宰相都認為問題不大。

武曌卻在心中冷笑,先給你插幾顆釘子,以後讓你們知道花兒為什麼這麼紅,她從禦座上站起,慨然道:“大唐自貞觀以來,盛世煊赫,但卻不曾封禪,予以為,如今大唐十幾年不曾動刀兵,正是盛世景象,該是去封禪一番,拜祭皇天後土,山川諸神,以使皇天素王,知曉我大唐功業的時候了。”

說出這番話,她的聲音極洪亮,殿中甚至都有迴音,所有人都愣在原地,但李治卻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一下子隻覺得身體也不累了,精神也不疲憊了,畢竟都要封禪了,那身份必須沒事啊。

誰都沒想到武曌會在這個時候提出封禪這件事,她不是一直都要和天子爭奪權力嗎?

封禪這種事會增加天子的威望,這可不像是武曌的作風,今天的武曌,每一件事都讓人出乎意料,就連李治都頗感意外,“皇後,朕實在是不知該說什麼。”

武曌神情很是認真的說道:“貞觀末年開啟分封,自古以來分封總會尾大不掉,一旦朝廷勢弱,就會掀起大亂,諸卿熟讀史書,應當知曉,然諸王公皆是先帝和國師所封,又是宗親貴戚,不應當懷疑。

予正是憂心於此,所以想要振作中樞,以安四方,僅此而已。”

武曌的高風亮節,簡直讓人刮目相看,李治乃至於諸宰相,都不得不承認,武曌這幾件事辦的真的讓人拍案叫絕。

武曌將眾人表情收入眼底,心中得意,現在笑吧,之後讓你們哭都沒地方哭,“封禪事關重大,距離上次天子封禪已經過去太久,禮儀之類都不全,予有一個上好的人選,可以作為此次封禪的主持官。”

李治好奇問道:“是誰?”

武曌微微笑道:“安樂郡主洛君薇,她乃是周武成郡王和平陽召公主嫡長女,宗家之內,沒有比郡主更尊貴的,郡主從小便飽讀詩書,想必諸卿都知曉郡主的文采,上官愛卿是文人應當最是清楚,先帝任命郡主為宮中女史,十幾年來,未曾有紕漏,這件事交予郡主,諸卿和陛下,應當是放心的。”

一個完全無可指摘的人選,武曌從未像今天這麼爽快,這種舉薦一個人,從資歷到能力都沒有問題的感覺可真是太爽了,這就是大勢在手的感覺。

“既然諸卿都沒有意見,那便以安樂郡主為禮部侍郎,封禪總管。”

禮部侍郎?

禮部尚書當即就提出了反對,但他可能是沒反應過來,竟然徑直說道:“安樂郡主一介女流,怎麼能夠進入官署呢?”

武曌一聽是又憤怒又想笑,憤怒於這廝對洛君薇的無禮,又覺得這人太蠢,“一介女流?

安樂郡主的母親平陽召公主當初就在門下侍中和中書令的位置上一坐十年,諸項事務皆處理的井井有條。

有本事你到平陽召公主墓前去說一介女流這句話,看看會有什麼結局?

況且,予對郡主和你都瞭解,就你的能力,連郡主的衣角都不如,井底之蛙竟然妄圖評判天上之月,真是羞恥至極,若予是你,此刻便提出辭呈,還有什麼顏麵,能夠堂而皇之的坐在這殿上。”

武曌也不僅僅是空話,她的目標自然不是讓洛君薇僅僅擔任一個禮部侍郎,她真正的目的是讓洛君薇先成為禮部侍郎,而後再通過封禪的功勞,拔擢為禮部尚書,加同中書門下三品,正式成為宰相。

掌握了禮部之後,就可以主導一係列的禮製改革,洛君薇纔是她真正的自己人,她並不侷限於讓洛君薇成為內相,她要讓洛君薇成為真正的宰相,在史書上有列傳的那種。

“皇後,豈能這樣在公堂之上,侮辱國家大臣?”

“宰相,豈能這樣在公堂之上,侮辱皇親女眷,蔑視一位卓有才名的貴裔女子?”

武曌的針鋒相對中充斥著冷意,殿中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大多數人都感覺心有惴惴不安之意,皇後有些不一樣了,比之前還要難對付。

李治見到殿中冷場,連忙打圓場,卻被武曌一個眼神壓了回去,眼見武曌眼中已經閃爍起了凜凜殺氣,禮部尚書也不敢再硬頂,他本來也就是隨口一說,萬萬沒想到竟然會搞到差點惹出殺身之禍的地步,實在是太丟人了,“陛下皇後,臣失言,臣知罪,還請陛下同意臣乞骸骨。”

他將冠冕摘下來放在地上,而後匍匐著說道,語中頗為蕭瑟,李治還沒有說話,武曌便應聲道:“準了,從今日就致仕吧。”

因為一句話就罷黜了一位三品的尚書,這就是皇權,武曌手中的皇權,見到這一幕,其餘宰相都生出一股危機感,這可真是禍從口中,這件事真正麻煩的地方就在於,這是禮部尚書自己覺得太丟人而主動辭職的,而不是皇後武曌逼迫,這讓他們求情都張不開嘴。

會議就在這種氛圍中落下,李治回憶著今日的會議,發現結果還不錯,這也正是他一直以來沒有和武曌撕破臉的根本原因。

武曌雖然架空他,但除了這一點之後,她做的所有事都很是不錯,大唐的事務她處理的井井有條。

武曌喜歡權力,卻又不能如同天子李治或者太子李弘那樣,天然就合法的擁有權力,所以她要用各種手段將權力拿過來。

如果沒有人反對她的話,一個將全部精力都放在國事上的武曌,能力是非常恐怖的。

“封禪。”

李治病懨懨的身體也不由直了起來,眼中有無盡的亮光,他的父親沒能封禪,大概會遺憾吧,他絕不讓自己留下這個遺憾。

“封禪?”

從那日靈天閣後,洛君薇就一直都等待著武曌說的驚喜,等到這個驚喜真的擺在她麵前的時候,她還是有些震驚,竟然是這樣的國朝盛事,完全交給她。

“還有禮部侍郎,不,禮部尚書那個老傢夥滾蛋了,現在薇薇你就是禮部尚書了。

你是繼平陽召公主、以及玄鏡夫人後,第三個正式在朝中任職高品官職的女人了。”

武曌臉上滿是自豪和驕傲,李秀寧不提,洛玄鏡歷經江南道以及弘文館,開府儀同三司等,都是正兒八經的的高品官職。

現在洛君薇擔任三品的尚書,再進一步就是宰相,而且眼下就有封禪這件事,這件事一結束就是宰相,父親、母親、女兒都擔任宰相,放在史書上,這也是足以流傳千古的佳話。

武曌滿臉都是你快誇我,我給的驚喜是不是很棒的表情,讓洛君薇有些忍俊不禁,又很是感動,她留在宮中實際上也一樣幫武曌,但武曌卻費盡心思的讓她入了外朝,這外朝是不一樣的。

“妾身多謝皇後,皇後對妾身真好。”

洛君薇柔柔道,如同天邊的雲彩飄散,武曌很是受用,徑直躺在洛君薇腿上,愜意啊。

(本章完)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